找到相关内容334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阿育王传(5-7卷)

    灭谛断痴爱八圣道为出要。又复者如毒如痈如疮。生病苦死爱别离怨憎求不得五盛阴苦苦苦行。总而言之三界受生皆亦是。优波鞠多观察淫女身体实相离欲见谛得阿那含。婆须达多闻法见谛得见谛已...   阿育王传卷第五  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◎   商那和修因缘   尊者阿难将入涅槃。商那和修向摩突罗国。于其道中到一寺边名为毗多。值日没即宿彼寺。时此寺中有二摩诃罗比丘。共...

    安法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75088683.html
  • “吓唬”和“勾引”不是真正的佛

    文化受惠于佛教,佛教在中国发扬光大”。我有一个困惑,佛教基本理论观点是人生既,而且是有八,生、老、病苦、死怨憎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五取蕴。好多人也因此认为佛教是消极的,逃避的,或者...李国盛:人如果没有了希望和绝望,那为了什么而活?   秦麦洛桑活佛:生命的很大的动力,是为了趋向喜乐   李国盛:但是好多人说,是为了孩子、为了妻子或者是父母而活着。   秦麦洛桑活佛:我个人觉得...

    西藏秦麦洛桑活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291555.html
  • 禅风熏染中的心态

    ,不一而足。较为盛行的说法有生老病死怨憎、爱别离、求不得和五取蕴等。其中的“五取蕴”被视为一切痛苦的渊薮。“五蕴”也称“五阴”,包括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指构成人的生命的五种原素。“色”...收拾起来时,佛家、道家的出世哲学便自然地亲近这些不得志的士大夫。“一生几许伤心事,不向空门何处销?”(王维诗语)   第一节 幻灭与逆旅:困厄中的人生观   佛教哲学最根本的观念之一便是“空”观...

    张晶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0692118.html
  • 佛教价值观在隋唐价值综合中的重要地位

    怨憎(遇到所怨所憎的人的苦痛)、爱别离(与所爱的人别离的苦痛)、所求不得(求而不得的苦痛)、五阴盛(由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阴而生的苦痛)。这些苦痛,涉及到了人生的自然过程,精神生活、物质生活等...,而只能永远在生死的苦痛中流转。这样一来,人不但一生一世在苦海中;而且生生世世处于生死苦海中,难以自拔。这就是佛教对于现实人生的价值评价。以“”评价现实的人生,并非完全无据。人在现实的生活中,的确...

    赵馥洁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493688.html